近日,在第十三届(2015)中国兔肉节暨第二届山东兔业发展大会上,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、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谷子林受邀到会,就“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养兔”这一话题与业内人士畅谈。
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,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,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、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。具体到养兔业来说,靠扩大养殖面积、增加劳动力来促进兔业发展的年代已成为过去,未来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带来效益的增长,用技术变革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。
经济新常态下,兔业发展面临着养殖成本增加、市场风险增大等一系列的风险,虽有机遇但总体来说,挑战大于机遇。在这种情况下,兔业又应如何发展?
数量取胜已经成为过去,以质取胜将会成为常态。谷子林举例说,普通甲醛兔皮褥子一张300元,而一张无甲醛鞣制的兔皮褥子价格高达600元。再如,在如此低谷的情况下,近日一家公司屠宰獭兔2800只,通货皮销售价50元/张,每只兔肉售价24.5元,两项加起来一只獭兔售价74.5元,大约每斤合到十三四元。
养殖场(户)在以质取胜的同时,最好与种植、加工、流通等环节通过合作社或公司+农户等形式进行更紧密地联合。以兔肉为例,一养兔户加工烧烤兔直接面向消费者,一只獭兔肉售价50元,超过成本,皮是净赚。大型养殖企业,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姻,依靠科技进步。譬如,江苏一家企业目前与科研单位联合,进行家兔内脏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生化制药,盈利比正常出栏商品兔至少高50%。
新常态下,行业微利将成为大势所趋,在提倡规模化、集约化、现代化的今天,养多大规模比较合适呢?谷子林说:没有绝对的规模,只有适合自己的规模,近期以500~1500只基础母兔为主。放眼世界,欧洲没有太大的兔场,一般基础母兔800~1500只;美国的规模更小。
除了保持适度规模,兔业企业还要提高生产效率,减少浪费。现阶段,在实现操作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前提下,能否达到人均管理种兔800只,这是衡量生产效率高低的一个分水岭。另外,许多兔场饲料浪费非常惊人。谷子林说,经过调查,不少兔场每天每只兔子浪费饲料平均能达到15克,如果这个兔场年出栏商品兔1.5万只,那么每年浪费饲料达到3万公斤,折合成饲料费就是7.8万元。
谷子林特别强调了改善养殖对盈利的重要性。他说兔场应将温度、湿度、通风、光照、密度、微生物调整到最佳状态,为家兔创造理想条件,以提高繁殖率、成活率、出栏率、成品优质率,争取多生、少死、快长、优质。